物流师   高级物流师   采购师   高级采购师   供应链管理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认证培训 > 行业新闻 >

对供应链群体supply base的理解

时间:2014-09-04 14:05来源:未知 作者:博维郑老师 点击:
导读: 在ISM认证教材和学习指南等资料中,不断出现SupplyBase这个概念,翻译成中文为供应群体,也有翻译成供应商库。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有人把它理解成供应商目录,也有理解成供应商来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深刻。

        ISM认证教材和学习指南等资料中,不断出现SupplyBase这个概念,翻译成中文为供应群体,也有翻译成供应商库。如何理解这个概念?有人把它理解成供应商目录,也有理解成供应商来源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深刻。

    我们看到,在供应链框架下,采购己演变成为企业价值追求的源动力,这个“源动力”有三重含义:一是外部商品采购,包含资产、货物和服务,这些资源用于支持生产与经营;二是外部能力采购,比如技术引入与协同研发,这些“软资源”用于提升技术能力;三是上游供应商整合重构,透过战略寻源实现战略采购,这些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群竞争力”。

采购培训作为关键职能,位置在前,对其后的生产与销售影响,集中表现在质量、技术、成本和快速反应等核心经营绩效指标的领先上。

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供应商资源是超越商品,超越议价的关键背景,是采购目标达成的前提,这才是供应群体(Supply Basc)的基本内涵,而且,不仅如此,供应群体(Supply Base)更是企业供应链规划与资源整合的前提,是能力采购的前提。无论是美国的苹果公司,还是中国的小米科技,都是通过外部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供应链运行的,这靠的是供应群体( Supply Basc)这些条件。

如何实现供应群体( Supply Base)的构建?这需要采购职能再定位,一是突出战略性,从职能价值的角度规划。采购职能的价值界定经历了四个阶段服务部门、支持部门、参与部门、战略部门。其中,核心理念变化是发挥采购职能的主动性和价值创造性,实现企业战略协同;二是强调参与性,采购是价值追求的动力源,这体现为采购在战略协同推动下,能够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的一切活动中,在采购实践中表现为协同研发、协同预测和战略寻源等,采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日益参与到产品开发战略与竞争决策过程之中;三是倡导规范性,采购管理需要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以及供应商和商品数据库编码等。

同时,采购管理要由传统的订单驱动、合同管理的日常执行,转向到集中化采购模式设计,品类化专业研究,电子化采购执行,数据化采购决策,以及战略寻源与供应商关系规划上来。

真正意义上实现供应群体( Supply Base)的建设,要从采购发展的三个阶段说起。

采购是企业价值追求的支撑力,其发展正在历经三个阶段:成本导向阶段、价值导向阶段和“群竞争力”阶段。

成本导向阶段,要点是实现企业利润,在采购目标排序中,价格位居首位,并成为先决条件。在供应商寻源过程中,价格权重独大,谈判压价是采购人员的主要工作,供应链管理也常常以价格优势取胜。在这个阶段,采购的质量压力和及时交付风险过大,往往得不偿失。成本导向的短期利益追求,难以构建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价值导向阶段,要点是实现客户价值,在采购目标排序中,技术、质量的领先性要求位居首位。同时,价值导向要求采购参与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之中,比如,采购早期参与和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协同研发模式,采购参与的价值工程再造VA/VE,采购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是价值导向的实践表现。价值导向模式意在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市场价值,透过协助客户实现其利益,建立稳定客户资源池,实现企业长久发展。

群竞争力阶段,要点是能力资源整合,所谓“群竞争力”是指供应商资源加上采购方自有资源的整体性能力,采购方在“群竞争力”推动下,存在自我能力扩张或压缩的两种可能性,其意在重新构建供应链系统,扬长避短。在采购实践中更多表现为能力采购,即买卖的不是外在商品,而是其内在的供应商都有的能力,比如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成本控制、服务能力、物流能力等。

由此可见,前面两个阶段是产品视角,“群竞争力”阶段是供应链视角,它更有深度和拓展性。这也是供应群体(Supply Base)的价值实现之所在。

目前,采购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没有走出成本导向阶段,表现为内部强调支出控制,组织强调集权化监管,外部对供应商实施高压政策,导致供应风险增大,供应稳定性受损。也就意味着对供应群体( Supply Base)理解与应用不到位,还是单纯的短期利益导向,缺乏远见。

我们也要看到,在采购实践中的采购价格导向发展阶段,它背后的成因有三个,第一,竞争模式单一,过度强调价格竞争,比如格力电器、吉利汽车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二,采购职能定位过低,面临着“感觉受重视,没有话语权”的境地,依然被定位为服务部门和支持部门,其内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缺乏战略地位,由此引发的被动性采购,使企业竞争绩效难以提升;第三,“内部人控制”倾向严重,没有倚重规范化流程,突出制度机制。依赖别人的道德与信任判断来管控采购,导致采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缺乏保障。

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以及采购管理的热点,我们结合供应群体(Supply Base)这个理念,再做些分析。

目前,国内企业呈现出来三个采购管理热点,它们是集中化采购、招标采购和信息化采购。

集中化采购旨在利用采购方采买数量的杠杆力最,实现成本节约,其中的内涵是改变了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彼此受益,不可借机走向供应商压榨的误区。其二是集中化采购将改变采购的组织与权力结构,呈现出集权化管理的趋势。可能导致组织与业务的过度集中化,活力与效率产生损失,这需要适当的平衡。

招标采购是一种采购方法,招标的规则使得采购方可以利用供应商间的利益博弈,拿到适当价格下的商品。同时,招标是一问一答,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效率价值。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招标采购是采购的方法,方法不具有道德价值,不可以此粉饰太平,摆脱责任;二是招标采购作为微观的企业职能活动,不适宜进行法律层面的具体约束,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强调方法而忽视目的,导致为形式而形式,这在国企尤为严重。

采购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信息化的价值反映在数据传递、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三个领域,信息化是管理的工具,不是管理的目的。在采购管理中我们所关注的商品目录与编码、供应商数据库管理、采购支出分析、采购品类研究、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等,都需要信息化平台来支撑,还有电子化支付与电子化竞价等拓展。采购信息化没有对错问题,是有没有能力用,以及能不能利用好的问题。

以上这些热点都是执行层面的话题,有些是工具层面的问题。还是没有走出商品的境界,没有触及到商品背后的供应商资源,是短视的。甚至于还有采购方老大的传统认识,没有达到与伙伴共赢的发展阶段。

对供应群体( Supply Base)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购买,也不是供应商寻源的执行。是你缺了谁而无法生存的问题,是与谁共赢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资源条件,是对外部独有能力的整合。

一个企业可以自己去沸腾整个海洋吗?

(责任编辑:博维郑老师)
课程分类